西周初发现的铜剑较多,如甘肃灵台白草坡、陕西长安张家坡、陕西岐山何家村、北京房山琉璃河等。他们的主要特点是:张家坡剑和琉璃河墓52剑,呈柳叶状,脊部微微凸起,无格无首。茎端略薄。茎上有一个圆洞。有些剑也有雕刻龙蛇的剑鞘,非常华丽。
西周末至春秋铜剑增多,剑体延长。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郭国墓出土的西周末至春秋初的4把铜剑,最长时间为40cm。圆柱形茎发生在一个环形的剑头上。剑体有高脊,没有剑格。河南洛阳出土的几把春秋铜剑,其中一把还有整个象牙雕刻的剑鞘,非常讲究。
从春秋晚期到东汉,可以说是铜剑最发达的阶段。除了个别地区的剑反映了地域风格外,形状一般都开始定型。春秋晚期的铜剑大多有剑头,剑格广泛出现,但剑箍很少。长度一般在40-50厘米以上。有名的吴王夫差剑、吴王光剑、越王勾践剑都是这一阶段的关键作品。这把刀做得很精致,表达了非凡的生产工艺。
东汉铜剑发展迅速,总数众多,与当时战争的增加和加剧直接相关,但也反映了战争形式的变化,即车战转变为步行战,剑将在短兵连接中发挥重要作用。此时,铜剑通常很长,有些长度接近100厘米。